当前位置 正文 下一篇:

戴锦华教授推荐的部分电影与书籍,2020年3月29日转载

介绍:

2020年3月27日,北京大学图书馆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金华推荐和分析了一些与瘟疫有关的电影和书籍,并出版了相关资料。公众号“北大图书”馆内容,海螺社区2020年3月29日转载文章(“戴金华教授推荐的瘟疫相关书籍和电影”),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片单及影评人介绍:

戴金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电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媒体、电影和性别研究。曾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先后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出访。专着10余部。专着和论文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韩文和阿拉伯文。

专长:中国电影史、流行文化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

1.瘟疫

电影标题

“瘟疫”

生产国家和地区

丹麦

长度

106 分钟

发布日期

1987-09-11

豆瓣评分

6.6

导演

拉斯冯提尔

主演

Lars von / Nils

疯狂而才华横溢的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早期欧洲三部曲之一。电影采取戏中戏的形式。它是关于一位电影导演和一位编剧正在为一部关于传染病肆虐世界的恐怖惊悚片编写剧本的故事。与此同时,一场瘟疫在他们身边蔓延……丹麦电影学者彼得·谢普勒认为,《瘟疫》不是一部好电影,但却是一部必看的电影。

戴锦华点评

这不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也不是“必须的”。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纪录片,或者是对拉斯冯提尔电影制作过程的揭示。但对于拉尔斯·冯·特里尔凡或他们自己的欧洲艺术电影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很有趣。关于我们想象和身处的现实,关于想象/幻觉的现实,关于剧本——文字和纸上电影——声音和画面的幻觉,关于我们消费灾难图像的恶趣味和奇怪而残酷的本性关于灾难本身,关于 S. von 和他的作品……

是的,拉尔斯·冯·提尔是著名的“ 95 (95) ”的创始人和倡导者,实际上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时代影像的民主实践和电影的本体论。辩护和独立电影的表。虽然一直上下起伏的拉尔斯·冯·提尔本人,除了一个平淡无奇的“白痴”,此后几乎亵渎了这部《电影贞操宣言》的每一个条款。视界,《瘟疫》或许算是对《教条95》的一次戏谑和发人深省。

2.屋顶上的轻骑兵

电影标题

《屋顶上的轻骑兵》

生产国家和地区

法国

长度

135 分钟/134 分钟(阿根廷)/136 分钟(德国)/118 分钟(美国)

发布日期

1995-09-20(法国)/ 1995-10-06(美国)

豆瓣评分

7.9

导演

让·保罗·拉佩诺

主演

/ / / /Jean 等。

改编自龚古尔获奖者让·乔诺的同名小说。

19世纪中叶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意大利。轻骑兵安吉洛上校参与策划暴动,但被曝光。他逃到法国,与警察特务生死搏斗,却坠入了霍乱肆虐的疫区,那里已经是人间地狱。在生死之间的地狱之旅中,他遇到了美丽勇敢的年轻女子宝琳娜。两人一起旅行,将地狱编年史写成骑士爱情的传奇。

戴锦华点评

法国文学大片。正如电影中的许多瘟疫场景可以作为福柯的《疯狂与文明》的插图,电影的主题也可以借用福柯传记的标题,表达为“生、死、爱、欲望”。从一开始就是危机局势和生死搏斗,然后是穿越霍乱地狱的一系列危险局势。主角再次在多名凶残追击者的手下脱险,逃脱并触发新的“地牢”和危险。不同于好莱坞精心计算的危机主线,即视听打击的松懈和累积升级,本片保持了危机局势并非绝对持续,而是保持持续的强度。

电影小品:经典的排片,流畅的剪辑,偶尔还有荷兰式和警局式的严酷场景。情节稍有进展的片刻充满了屏幕外的叙述:主人公继续给母亲写信(但电影的创作者完全忽略了类似的弗洛伊德梗,这是 20 世纪流行叙事的最爱)。由导演亲自客串的麻烦混蛋,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幽默。

如果不是从电影本体和语言意识上,而是从“电影——20世纪的公共故事讲述者”的意义上来说,《屋顶上的骠骑兵》也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宏大的、溢出的、热血的——污迹残暴的底线 场景中,是男女主角无瑕的高贵、美丽和纯洁。不愧是人文主义的主旋律。或许,这就是梦工厂的初衷?

3.人类之子

电影标题

“人类之子”

生产国家和地区

美国/英国/日本

长度

109 分钟

发布日期

2006-09-22(英国)

豆瓣评分

7.5

导演

阿方索·卡隆

主演

克里夫·欧文 / 朱丽安·摩尔

未来的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绝危险——一种未知的病毒或未知的原因使全人类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时,东欧和非洲分崩离析,绝望的人们开始向英国和发达国家迁移。

在英国,社会也处于恐慌和混乱之中。在倒计时结束时,到处都是暴力和疯狂。就在这时,意外地发现来自非洲的非法移民肯怀孕了。为了拯救人类最后的鲜血,警官西奥(克莱夫·欧文饰)和他的前妻朱莉(朱丽安·摩尔饰)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肯安全带走。等待他们的是枪林弹雨和一群士兵……

戴锦华点评

科幻灾难动作片《人类之子》中,未知病毒或生态突变导致全人类不育只是故事的预设,但影片的叙事张力十足,悬念贯穿始终, 眼镜很常见。出去。好莱坞叙事的放松和放松,辅以墨西哥山治特有的奇思妙想,让观影体验酣畅淋漓,随之而来的是微涩的回味和回响。这部影片的入选,不仅是因为与病毒有关的前提,更是因为科幻写作曾经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现在或继续持有。这直接成为了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和主题: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的选择更多是看它在电影工业-文化-艺术史上的意义。在这部电影中,导演 和电影摄影师 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时刻:三个长镜头序列不仅极其复杂、几乎不可能的场面调度,而且连续呈现戏剧性的战争场景。然而,看似天衣无缝的连续拍摄,其实是数字技术的创造。换言之,这是电影时代“长镜头作为时间的连续记录”的概念、美学和实践消亡的时刻,也是引入数字伪长镜头的时刻。因为这一刻,只有好莱坞长镜头电影《鸟人》和《1917》的“一枪到底”。正是这个因素,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花絮,标志着电影史上的另一个时刻:在一个难民营的军事冲突的长镜头中,鲜血作为道具飞溅。这意味着这次拍摄的所有材料都将被废弃——毕竟,隐藏相机的存在是故事片制作的第一条经验法则。不过由于摄影师的坚持,导演在剪辑的时候选择了这种素材,但效果却出人意料:在观众的观影体验中,画面上的血迹不仅没有破坏叙事的完整幻觉,反而相反。 ,也强化了战争场面。质地。虽然《男人的孩子》中假长镜头的制作秘密一直没有被曝光,而这部恶作剧的成功还没有完全被观影的心理和电影美学所解释,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电影作品——比如《人之子》。《荒野猎人》中的结构视觉语言因素:溅在镜头上的水滴、覆盖镜头的海浪、模糊画面的雾气……再一次改写了电影艺术,甚至是电影的本体论。电影本身。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在商业与艺术、景观与沉思、技术与表达之间的跷跷板中找到平衡的电影。

4.面纱

电影标题

“面纱”

生产国家和地区

美国/中国大陆/加拿大

长度

125 分钟

发布日期

2006-12-29 (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

8.3

导演

约翰·卡兰

主演

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托比琼斯/戴安娜瑞格/黄秋生等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了 100 年前的故事,1920 年代的伦敦,为了逃避刻薄又吵闹的母亲,即将结婚的 25 岁的凯蒂接受了细菌学家沃尔特·芬恩的求婚。第一次见面,就跟着他回到了旧时光。上海。婚后,凯蒂受不了丈夫的矜持,红星出来了。作为惩罚,莫名尴尬的沃尔特强迫凯蒂陪他去中国西南地区霍乱肆虐的乡村。在这美丽、贫穷、危险的乡村,真爱降临……

影片准确地捕捉了人类的欲望、恐惧和遗憾,将原著小说中关于人性的凄凉描写变成了一个唯美浪漫、略带悲伤的爱情故事。

戴锦华点评

如果我们能暂时关掉侦测“东方主义”的雷达,暂时搁置原作者毛姆的性取向认同和讨论(就像今天女权主义和同性恋运动的联盟一样,过去常常表达厌女症从“深柜”中走出来的扭曲之声),抛开天主教神父和修女在殖民过程中的多重角色的身份认同,《面纱》无疑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不慌不忙,优雅细腻,面纱之间的隔离又近在天边,面纱下的赤裸与血肉模糊……揭开面纱,就是在肉身中回归自然。影片聚焦,透过低垂的窗帘,雨夜的窗户,门的内外,重叠的走廊,漆黑的夜镜……电影将她置于凝视的眼睛和怀旧的雾气之间。有认同,有认同,也有分离。娜奥米·沃茨和爱德华·诺顿的表演并非没有光彩。

导演约翰·卡兰竭尽全力修正了原著不可避免的“东方主义”烙印。尽管爱德华诺顿一再坚持,这部电影还是在中国广西拍摄和拍摄。但在制作过程中,卡兰对中国的热爱无疑是真挚的。他补充了历史线索:英国制造商枪杀罢工工人造成的反帝思潮和仇外心理,分裂军阀造成的超级大国和真空,流行病和刻板印象的蔓延……也许不应该归咎于,之后原来,原著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英国殖民地的故事。

非常珍贵和引人入胜的是,影片以欧洲古典油画风格的光影和色彩再现了20世纪初伦敦的社会景象,力求以中国水墨的风格捕捉桂林的烟雨;肖像前摄影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含义:可见,但“遥远”。

5.《我是传奇》

电影标题

“我是传奇”

生产国家和地区

美国

长度

101 分钟

发布日期

2007-12-14(美国)

豆瓣评分

8.1

导演

弗朗西斯·劳伦斯

主演

威尔史密斯 / 爱丽丝布拉加 / 达什米霍克 / 莎莉理查森

电影设定在2012年。三年前,一种据说经过生物工程可以100%治愈癌症的病毒问世,结果却成为全球流行病,90%的人被杀,少数人幸存下来的变成了狂暴嗜血的夜魔。军事病毒学家罗伯特内维尔成为纽约市和已知世界唯一的幸存者,当时他因未知抗体而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力。他带着他的狗,开始在荒芜的城市里寻找补给品,呼唤着幸存的同类,顽强地继续着疫苗的科学实验……

该片根据理查德·马特森的同名小说《我是传奇》的第三部电影改编。但由于原作的基本设定和结局发生了变化,口碑并不好。

戴锦华点评

典型的好莱坞奢侈品制作。其最奢华、最震撼的场景,不是CGI制作的夜魔形象及其恐怖的大规模袭击,而是真实拍摄的浩劫后的纽约市荒芜的场景。不仅是无人、野草、鹿奔、野兽出没的曼哈顿景观,更体现了末日的噩梦(其实我们已经体验过《十二只猴子》中人类逃亡、动物“开垦”失地的费城景观) ”),而对于经验丰富的电影观众来说,这直接意味着制片方花了很多钱,也就意味着每张票根的含金量惊人,所以物有所值和消费快感成倍增加。当然,这不是第一次。2001年,已经有了真人版, 和 Tom 的 Sky (翻拍西班牙独创性作品“Open Your Eyes”)中的荒凉纽约时代。广场,但毕竟只是在第五大道和48-42街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闭门拍摄。在《我是传奇》中,关闭布鲁克林大桥六晚,派出数千名表演者,可谓费尽心思。这是好莱坞制作记录,“占领”第五大道的多个街区和华盛顿广场的几个周末和夜晚数月。.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也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方式成功营造的一系列波澜、情感(狗血)、危险;一长串剧情一滴/高潮背离了电影和原著的基本设定,落入了“

尽管具有典型的病毒-灾难-行动元素,但严格来说,《我是传奇》和《僵尸世界大战》不应该属于病毒-灾难序列。作为一部“僵尸片”,它应该与吸血鬼、鬼故事(鬼、鬼屋、鬼娃娃……)一起构成恐怖片中的一个子类型或子类型。如果说吸血鬼“顺理成章”地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成为启蒙运动的必要冗余,那么丧尸就是被殖民历史和奴隶贸易提炼出来的恶灵。到了世纪之交,这组形象迥异的电影的命运是:吸血鬼逐渐成为银幕上迷人的“后人类”梦想;丧尸更多地锁定在无名病毒的传播和破坏中,承载着某种“后人类”的梦想。美国重要的恐怖奇幻作家、好莱坞著名编剧理查德·马特森在《我是传奇》中将吸血鬼从超自然和病态定义为某种邪恶的感染和变异,模糊了吸血鬼与吸血鬼的关系. 僵尸图像的边框。此外,恐怖片曾经被视为好莱坞电影业的地下室——一种不雅但基本的类型,直到 1990 年代随着《采访吸血鬼》的 A 级制作和奢华的明星演员阵容而改变。产业和文化导向。美国重要的恐怖奇幻作家、好莱坞著名编剧理查德·马特森在《我是传奇》中将吸血鬼从超自然和病态定义为某种邪恶的感染和变异,模糊了吸血鬼与吸血鬼的关系. 僵尸图像的边框。此外,恐怖片曾经被视为好莱坞电影业的地下室——一种不雅但基本的类型,直到 1990 年代随着《采访吸血鬼》的 A 级制作和奢华的明星演员阵容而改变。产业和文化导向。这模糊了吸血鬼和吸血鬼之间的关系。僵尸图像的边框。此外,恐怖片曾经被视为好莱坞电影业的地下室——一种不雅但基本的类型,直到 1990 年代随着《采访吸血鬼》的 A 级制作和奢华的明星演员阵容而改变。产业和文化导向。这模糊了吸血鬼和吸血鬼之间的关系。僵尸图像的边框。此外,恐怖片曾经被视为好莱坞电影业的地下室——一种不雅但基本的类型,直到 1990 年代随着《采访吸血鬼》的 A 级制作和奢华的明星演员阵容而改变。产业和文化导向。

最后,向影迷们推荐《我是传奇》全系列电影改编(陈宝臣译,上海翻译出版社,2008)。理查德·马特森的原著小说《我是传奇》其实是一部散发着存在主义色彩的奇葩作品。荒诞与绝望的传递,来自于末日与末日的日常书写。从这个意义上说,1964 年的第一部改编作品《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是最接近原作的作品。1971年第二次改编的B级电影《最后的人》放弃了原著的基调,取而代之的是冷战时代的寓言写作:大地、衣衫褴褛、野蛮、饥饿的僵尸与群众行动,与上面的摩天大楼,明亮的灯光形成对比,悠扬的音乐,衣着考究,单枪匹马的内维尔——美国英雄或自由世界的英雄。一个个地看这个序列,可以说是文化电影史的一个缩影序列和演进。

6.《末日病毒》

电影标题

“末日病毒”

生产国家和地区

美国

长度

84 分钟

发布日期

2009-08-18

豆瓣评分

6.3

导演

亚历克斯牧师/大卫牧师

主演

Lou / Pine/ / /

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可怕的病毒爆发的故事,四个年轻人开车穿过沙漠逃往西海滩。筋疲力尽,他们终于发现,在生存的压力下,人类自己才是最可怕的。

这是一部具有美国西部沙漠公路元素的小幅面、小制作电影。这是一部病毒感染背景下的公路片。片中刻画的深深的猜疑和恶毒令人窒息,让人意识到人性的黑暗远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戴锦华点评

由一对西班牙兄弟制作的低成本独立电影。1960 年代美国公路电影的真实传记。淡定从容,看似随意、草率,但逐渐展开和积累却令人毛骨悚然。冷酷、严峻的画面风格与大灾变的并置是“戏剧性的”,也许是因为镜头后面的火辣辣的眼睛。电影提示,所谓人生格言:永远考验爱情的坚定;文明史的训诫是:永远不要试探人性的阴暗面。

家庭视频(一家四口,父母,一对相爱的小兄弟)之后,四个看似张扬奔放的年轻人(两兄弟和一个女朋友)驾驶一辆偷来的汽车在一个高速,又笑又玩。在路上,似乎是往常的青春片开场。但安逸和美丽渐渐远去,流行病、流行病、死寂和荒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在出发前设定了他们存在的“规则”,并一路坚持下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人性的考验和卑微邪恶的表现。有趣的是,它们的规则是“理性的”、“逻辑的”,甚至是“人性的”——如果在你的理解中,趋利避害,怕死,贪生,是人性的全部。所以,就像别人是地狱一样,这个时候,别人就是病毒,生病的人都被视为死人。影片中最恐怖的场景不是暴行和悲剧(作为独立电影,影片中没有壮观的场景),但当人们发现自己感染了这种疾病时,首先要害怕的是对自己的认识。他的同龄人;屋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囤积物资:食物、药品、饮用水、武器,身着全套防护服的监护人是游泳池里漂浮的尸体。在这个完全“理性”的规则中,没有留给“爱”的空隙:无论是爱情还是家庭。更不用说人们的温柔和同情。于是,“金句”

的确,这不是一部无脑类型的电影。影片中有反思,有疑问,也有未说出口的疑问。在电影的结尾,有人(暂时?)幸存下来,至少从这次死亡之旅中幸存下来,但观众体验到的不是从大梦中醒来的轻松,而是窒息感之后的沉默。也许你在问自己:“我”没有朋友,但成为唯一的前提和代价是什么?

7.完美的感觉

电影标题

《完美感觉》

生产国家和地区

英国/瑞典/丹麦/爱尔兰

长度

92 分钟

发布日期

2011-01-24(圣丹斯电影节)/ 2011-10-07(英国)

豆瓣评分

7.6

导演

大卫麦肯齐

主演

伊万·麦格雷戈/伊娃·格林/康妮·尼尔森/斯蒂芬·迪兰/欧文·布雷纳等。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逐渐分崩离析的世界中的爱情故事。随着故事的开始,世界正被一种新的流行病所蹂躏。感染病毒的患者会逐渐失去嗅觉、味觉、听觉,最终失去视力,并伴有短暂的情绪丧失。在此期间,流行病学家苏珊和餐厅厨师迈克相识相爱,但他们仍然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灾难的漩涡席卷而去。

这部电影是根据世界末日病毒改编的。它没有传统灾难片的大场面,而是详细描述了末日危机下人们的情绪状态。绝望中充满了温暖。

戴锦华点评

这部影片介于所谓的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是一部中小成本的优质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在全球瘟疫、毁灭的席卷与淹没之间,不得不生与死的爱情故事。就像导演的定位:小角度,大场景。

《 》的有趣之处不仅在于一部剧构思的有趣脑洞:病毒入侵世界的症状伴随着一些强烈情绪的爆发,人类逐渐失去了五分之一感官:从嗅觉到视觉,而不是大预算灾难电影的高科技奇观,全球灾难场景更像我们的日常生活:本地和区域灾难新闻的蒙太奇。这段始于餐厅后巷的爱情故事,不是灾难奇观动作片的情感调味,而是在病毒性灾难的爆发和恶化中交织、互动。故事的主人公,一对受过情感创伤,装备情感“绝缘装备”的男女,他们如何从灾难时期的偶然相遇和相互安慰中,向对方透露自己的伤痛和脆弱。,并因此遭受致命的打击,直到彼此成为毁灭前的唯一支撑。同样的,作为一部病毒灾难末日电影,影片也没有落入流派叙事的模式:虽然病毒情绪爆发时有暴力、混乱、绝望的场景,但影片的重点是那病毒的症状一旦升级再升级,社会和人民怎么能一起努力自救,互相帮助,重建。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毁灭的最后到来。男女主角的职业设定为剧情的推进赋予了独特的趣味和视角。细腻而痛苦,

事实上,相当荒诞和合乎逻辑的是,在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期,世界末日电影——全球灾难片——卷土重来。从好莱坞 A 大片 (2012, War Z) 到 B 情节剧 ()、美国独立电影 (Last Day on 4:44)、欧洲艺术电影 ()”) 或像这样的低预算高质量制作. 虽然基督教世界末日的愿景确实仍然是好莱坞灾难类型和欧洲艺术电影的源泉和起源,但在刚刚过去基督教结束/千年结束的新世纪初,这一轮的“流行”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如前所述,它们流派变化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外星灾难取代或可以弥补人为灾难,而破坏力的设定通常是无名的、无解的病毒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因此,第二个共同点是爱情和亲情成为这个伟大时代叙事中唯一的个人救赎或唯一的温暖破坏。在这个新的叙事惯例中,“感觉完美”是一个美妙的小品。延伸我们的讨论,我认为明显的文化症状是,我们深知当今世界的结构性危机,但宁愿视而不见,因为 20 世纪末和“大失败”似乎预示着寻找为摆脱现代文明的另一种方式的各种计划和努力的破产。因此,我们将对文明灾难的恐惧转移到不可抗力的打击上,

因此,这部电影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前瞻性或预言。至多它引发了反思和质疑现代生活和现代世界的紧迫性。但是,如果我们所经历的灾难没有唤醒我们,一部电影能有多大的分量?

8.第二次世界大战

电影标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国家和地区

美国

长度

116 分钟

发布日期

2013-06-02(伦敦首映)/ 2013-06-21(美国)

豆瓣评分

7.5

导演

马克福斯特

主演

布拉德皮特/米雷耶伊诺斯/马修福克斯/埃里克韦斯特/大卫莫尔斯等。

该片改编自马克斯·布鲁克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僵尸病毒爆发后波士顿迅速沦陷的故事。这位前联合国调查员带着妻子和孩子逃走后,开始了他与病毒作斗争的生存故事。

该片被评为第40届土星奖最佳惊悚片,是大银幕制作电影。保护城市的高墙和涌入的僵尸都是非常经典的视觉序列。

戴锦华点评

平心而论,相比好莱坞各种漫画、超级英雄电影、各种系列、续集、前传的“新派”……《僵尸世界大战》可以算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成功的“老牌”好莱坞大片之一。大制作,国际大场面,一线影星,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美国英雄拯救家人,再拯救人类。结局低调,余音犹在……末世一幕终于以人类的拯救告终。因为够老气,所以也熟练,饱满,流畅。由于好莱坞灾难动作片的刻板印象,资深影迷可以在网上发表各种花哨的评论。但说到观影体验,就更叫“酷”了……

对我来说,Z 世界大战的有趣之处不是“僵尸”,而是“世界大战”。20世纪最危险的历史事实是世界大战:一场人类利用尖端科技互相残杀的战争;21世纪,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病毒在地球的领土上蔓延,“收割”人类生命,又一场世界大战。当然,在这部电影中,我理解和鄙视的是美国视野中的“世界地图”:在电影中的世界沦陷于病毒之后,依然闪耀着人类文明光芒的亚洲国家是韩国——美国国家 东亚军事前沿之一;美国英雄在这里获得的情报将他带到了美国的另一个多重盟友以色列。在电影里,它是一个因“智慧”筑起高墙而抵抗僵尸和病毒入侵的国家。当以色列出于人道主义敞开大门接纳阿拉伯人时,心怀感激的难民涌入,载歌载舞,终于惊动了丧尸大军,城市被摧毁。即使我们不回顾以色列建国的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以色列确实有一堵墙——柏林墙倒塌时正在建造的隔离墙。但那堵墙在它的领土内,封闭了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这种由内而外的地缘政治,幻想与现实,似乎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老派”和“诚实”的一面。筑高墙。当以色列出于人道主义敞开大门接纳阿拉伯人时,心怀感激的难民涌入,载歌载舞,终于惊动了丧尸大军,城市被摧毁。即使我们不回顾以色列建国的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以色列确实有一堵墙——柏林墙倒塌时正在建造的隔离墙。但那堵墙在它的领土内,封闭了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这种由内而外的地缘政治,幻想与现实,似乎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老派”和“诚实”的一面。筑高墙。当以色列出于人道主义敞开大门接纳阿拉伯人时,心怀感激的难民涌入,载歌载舞,终于惊动了丧尸大军,城市被摧毁。即使我们不回顾以色列建国的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以色列确实有一堵墙——柏林墙倒塌时正在建造的隔离墙。但那堵墙在它的领土内,封闭了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这种由内而外的地缘政治,幻想与现实,似乎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老派”和“诚实”的一面。即使我们不回顾以色列建国的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以色列确实有一堵墙——柏林墙倒塌时正在建造的隔离墙。但那堵墙在它的领土内,封闭了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这种由内而外的地缘政治,幻想与现实,似乎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老派”和“诚实”的一面。即使我们不回顾以色列建国的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以色列确实有一堵墙——柏林墙倒塌时正在建造的隔离墙。但那堵墙在它的领土内,封闭了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这种由内而外的地缘政治,幻想与现实,似乎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老派”和“诚实”的一面。

作品名:《屋顶上的轻骑兵》

版本:2013年版

作品名称:《我是传奇》

版本:2008年版

作品名称:《面纱》

版本:2017版

附言

没听够戴老师评论的同学,还可以在豆瓣时间收听

《人生52次——戴金华大师电影课》,听戴老师深度解析世界经典电影,还可以阅读戴老师电影研究相关书籍,关注戴老师看电影~

书籍推荐

《影评》2015年版

《雾中风景》2016年版

《经典电影十八讲镜与世俗神话》

片单推荐 | 北京大学电影文化研究中心

电影票分拣 | 陈立人、胡锡钦、王聪

对话戴锦华:历史与人的记忆——体验“疫”与“宅生存”

滕伟 | 《哈姆雷特》延迟复仇,它延迟了爱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731剧本杀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731yc.com/jbkx/53868.html
返回顶部